◇◇新语丝(www.xys.org)(xys4.dxiong.com)(www.xysforum.org)(xys2.dropin.org)◇◇

  神奇的“翱翔计划”

  作者:神州

  本来没有打算谈这个东东,因为我们是个神奇的国度,很平常的东东,用漂
亮的文字一包装,就成了创新,就意义非凡。

  据说,有个成立不多久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,推出一个针对高中生的所谓
“翱翔计划”,还由七、八十岁的北大某原校长任名誉院长。后来又据说,这个
计划很成功,有的报纸说是“‘翱翔计划’首批学员圆满结业”,有的报纸说是
“翱翔计划拔尖人才‘试验田’首获丰收”,云云。

  在中国,这样的把人变成飞鹰的神奇计划,大都是政府的,大都有政府的严
正背书的。一查,果真这样,官方是这么说的:这是“推进教育现代化实验城市
建设”的举措,为的是建立“让学生‘在科学家身边成长’的机制”和探索“优
秀拔尖创新人才后备力量的培养机制”,是“北京市基础教育领域的一项创新实
验,也是不断落实邓小平同志提出的‘三个面向’,深化教育改革,提高教育质
量,高水平实现教育公平的必要探索”。

  在中国,这样的神奇计划,也一定是有理论根据的,一定是以理服人的,尽
管这个东东是从很被我们瞧不起的阿三国家那里学来的。一查,也果真如此。那
位名誉院长说:“事实上,要想让中国成为创新大国,就要从娃娃抓起”;新闻
记者也来帮忙凑上理论依据:“现代科学创新有显著的年龄规律。许多重大创新
杰作完成于30岁之前,而绝大多数杰出的创新人才20岁出头已经崭露头角。”

  当然,政府的就代表一定是正确的。但这种把人变成飞鹰的神奇计划,用老
百姓的白话说,其实就是师傅带徒弟。

  师傅带徒弟就是创新?洪堡在一百多年前就主张并实施了,中国千百年来的
很多行业的艺徒教育,也是这样子做的。直到今天,大学里的硕士、博士教育,
大多数都是师傅带徒弟方式的。中国大学里师傅带徒弟,没带出多大名堂,现在
延伸到高中生身上,就能培养“创新拔尖人才”?

  中国大学的校长很重要,所以不少都被封为副部级官员,而这个青少年科技
创新学院更干脆,由教育行政官员直接兼任院长。大官们能培养“创新拔尖人
才”?真行的话,还会有钱学森的临终一问吗?如果这是科学精神,这是科学方
式,那么直接请温家宝总理或胡总书记兼任院长,就会更好,更能培养出“创新
拔尖人才”,而且创新拔尖的级别一定会更高。

  如果这些孩子,天智出众,科学志愿很强,那直接送他去大学学习,不就得
了?在大学里,天天都可以“在科学家身边”,少年大学生或少年大学生班,也
不是什么新鲜事,何必要另搞一套“在科学家身边成长” ?另选一批特殊化的
学生?这种在“示范校”特殊化的基础上,又加上“成长”的新特殊化,那对当
前的高中择校风气,是改善还是加剧呢?天知道。 

  的确,“在科学家身边”变成了一个事实,但是否真的因此“成长”?在笔
者看来,就目前中国科技界和大学的假大空现状,是不是提前污染了这些高中孩
子,都难说。中国科技界和大学自己的硕士生、博士生都培养的不怎么样,那些
与此计划有关的名誉院长或院士,有当过大学校长的,更带过硕士、博士生的,
他们自己培养的又怎么样?是不是大学培养“创新拔尖人才”不怎么样,一延伸
到高中生身上,就能出现培养的奇迹?果真这样,那干脆延伸到小学、幼儿园不
是更好?

  天啊,还别说,还真是这样:“翱翔计划”没多久,“雏鹰计划”又出笼了。
翻开报纸,有报道说:“百所中小学启动‘雏鹰计划’”。展望一下,可以坚信,
世界科学的天空上,很快将被我们培养的雄鹰和雏鹰所占领。

  看来,要赞美并祝福这种把人变成飞鹰的神奇计划,因为中国的“创新拔尖
人才”的培养快了,中国的科技强盛快了,中国成为创新大国快了。

(XYS20091122)

◇◇新语丝(www.xys.org)(xys4.dxiong.com)(www.xysforum.org)(xys2.dropin.org)◇◇